华能北方电力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陈炳华对公司发展历程,及在内蒙古自治区业务发展情况进行了简单介绍。
往大处说,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在集体开启零碳未来;往小处说,碳减排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现在我们打开手机,通过一个碳排放计算工具,就能大概计算出日常的碳足迹。在碳中和背景下,他认为,双碳目标催生双碳经济,碳既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也是重要的资产要素。
双碳目标背景之下,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一去不复返。我国将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在不到10年内实现碳达峰,再用30年左右时间实现碳中和,任务非常艰巨。中国西部的沙漠也将变为聚宝盆,用于光伏发电、治沙、制氢。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中和。碳中和是一场以企业为主体,以产业为载体,以科技为根本,由金融和资本来赋能,全社会参与的伟大进程,它也同时也将为经济社会系统带来全新变化。
技术迭代和模式创新大力推动减污降碳,碳中和进程中,技术为魂、创新为本,低碳/零碳科技是核心,碳指标是检阅手段,低碳技术将从供给侧走向应用端,直接触达C端,在工业、交通、建筑、ICT等多个领域得到体现。两高项目得到遏制,能耗指标日趋收紧,企业不再单纯以经济规模和财富指标来进行评价,而是以单位二氧化碳排放所产出的GDP,也就是碳生产力论英雄。近年,隆基进一步完善自身产业链,各方面实力均有大幅提升,组件出货量更是位居全球首位,但业内依旧愿意将其划入硅片企业。
从TCL入主中环后,中环股份的发展较为快速,深耕硅片领域,此点较之隆基有着较大的差别。上机数控作为硅片领域新军,在硅片端依旧有不俗的表现。对于营收的变化,大全认为主要原因为多晶硅平均不含税销售单价较上年同期增加89.67%,达105.53 元/kg;多晶硅销量较上年同期增加 11.98%,达4.25 万吨。报告期内,其光伏逆变器完成了3GW出货,实现销售收入3.44亿元,同比增长59.05%。
在此情况下,多晶硅企业业绩亮眼就并不奇怪了。但禾望电气对Q2以及H1业绩下降的具体原因,并未予以披露。
同时斩获了大唐1.25GW、中广核500MW的招标项目,且在中核5GW集采中有所收获。户用光伏起家的锦浪科技在分布式光伏方面依旧有较好的表现。2021年Q1几乎依旧延续了亮眼表现,但是在三月下旬,光伏玻璃价格突然大幅下降,然后开始了缓降之路。多原因导致的光伏发电终端市场需求低迷,以及光伏玻璃价格大幅度下调,影响了光伏玻璃的盈利能力。
半年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其5GW 单晶硅生产项目及8GW 单晶硅生产项目均已全面达产,实际产能可达 20GW。但亿晶光电强调中标的中核汇能 1200MW 光伏组件项目、南网能源 280MW 光伏组件项目等,为其后续发展提供了保障。日前,光伏企业半年报陆续披露,世纪新能源网整理22家业内相对较具代表性的企业的半年报,以期让大家通过这些企业的半年业绩对国内光伏企业有所了解。G12 硅片的市场渗透率由2021年初的 6%提升至15%,中环在 G12 硅片的市场占有率超过 90%。
其半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6月,逆变设备全球累计装机量突破182GW。爱旭作为电池领域仅次于通威的存在,其实力不容小觑,但其上半年的业绩并不好看。
亿晶光电在组件领域地位下降较快,但是在一些招标项目中依旧可见其身影。其半年报显示营收涨幅为111.99%,净利涨幅为597.96%。
半年报显示,其上半年组件出货量超 10.5GW,国内光伏电站系统项目开发达到1.5GW 以上,分布式光伏业务原装品牌系统出货超 500MW。电池企业:日子并不好过相对于硅料、硅片企业的风光,电池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对于业绩下降的原因,亚玛顿将其主要归结为光伏玻璃售价下降,与2020年Q4高位相比下降50%左右,同时,库存玻璃按降价后市场价格结算,毛利润降为负数,且毛利润较高的电力销售额同比下降66.77%,影响毛利润3191万,同比下降79.3%。2020年,隆基组件出货量由2019年的8.4GW快速提升至24.53GW,由全球第五位跃居全球首位。在整个电池板块,似乎除了通威由于自身优势可以保证足够稳定的硅片供给之外,其他电池企业大多不得不面对不断高涨的上游供给,减少开工率成为电池企业不得已的选择。此22家企业涵盖硅料、硅片、电池、组件、逆变器、玻璃六大板块,按照粗略划分,其中硅料企业3家、硅片企业3家、电池企业2家、组件企业5家、逆变器企业6家、玻璃企业3家。
现今,亿晶光电正在逐步形成5GW 电池+5GW 组件的产能规模。2020年下半年,由于多重因素共同作用,多晶硅价格迅速拉升。
组件企业:群雄逐鹿仍在组件企业在2021年上半年的日子也不好过。东方日升近段时间的业绩并不理想。
亚玛顿半年报显示,实现营收8.8亿元,同比增长18.13%;净利0.23亿元,同比下降42.49%。进入2021年,涨幅进一步拉升,多晶硅致密料高点更是达到225元/kg,涨幅达164.7%。
同时表示,参与投资的宁德时代科士达科技有限公司重点布局储能产品领域,目前一期工程已正式启用,进入运营期,未来将专注于储能业务发展。科士达的业绩相对不错,其半年报中显示,报告期内,新能源光储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4722.14万元,同比增长68.69%。硅片企业:隆基、中环优势依旧硅片领域,如果仅从上述表格来看,各企亮眼。硅料企业:多企业绩耀眼现今国内主要的多晶硅企业有通威、协鑫、特变电工、大全、东方希望等。
固德威2021年上半年业绩不错,营收同比增长84.89%,净利同比增长29.66%。上游不断上浮的价格,不断挤压着电池端的利润,原本不高的利润此时更显捉襟见肘。
公告同时披露,目前南玻高纯多晶硅产能为 9000 吨/年(技改中),硅片产品产能为 2.2GW/年,电池片产能为 1GW/ 年,组件产能为 0.4GW/年,持有光伏电站装机量 132MW。上半年,固德威光伏并网逆变器出货量约为21.75万台,占2020年全年出货量的66%;储能逆变器(PCS)方面,实现出货约2.10万台,几乎与去年全年出货量持平。
上游涨价虽然传导至整个产业链,但是对于组件企业来说,并不能紧随上游的步伐而持续涨价,1.80元/W的临界价格几乎已经锁定组件企业的价格上限。此外,保利协鑫颗粒硅万吨级产能完全放量达产。
东方日升认为,造成该局面的原因主要为硅料阶段性快速上涨,使得主营业务毛利率大幅下降。保利协鑫虽仍在停牌,但其公告显示,预期于2021年上半年取得公司拥有人应占净利润不少于约23亿元,去年同期公司拥有人应占净亏损19.96亿元。近期,以硅料为首的多环节再次进入涨价节奏,而三季度即将结束,各企业业绩或在Q3结束之后初见端倪,在双碳目标下,不知Q4结束之后,各光伏企业将有着怎样的表现。对其原因,爱旭认为与产业链短期的供需失衡导致原材料硅片供应不足,公司产销量低于预期、 原材料价格的快速上涨使得公司生产成本增加等关系密切。
隆基、中环依照现有规模和形势来看,依旧优势明显。整个上半年业绩的下降主要出现在第二季度。
逆变器企业:难得的涨价机会2020年,硅料结构性短缺,光伏行业多环节迎来涨价潮,彼时有声音希望产业链共同努力,分担涨价带来的影响。显著增长主要受益于高纯度多晶硅产品下游客户需求的增长及市场平均售价上升。
在电池方面,爱康异质结iCell电池已转入批量生产阶段,平均效率在24.5%以上。在PVInfoLink发布的全球组件半年出货量的排行榜中,天合升至第二位。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